药品首页 > 药品库 >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 详情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温馨提示:图片均为原品的真实拍摄,仅供参考;如遇新包装上市可能存 在更新滞后,请以实物为准!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 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30189
  • 生产企业:(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
  • 适应症:1.用于哮喘的预防性治疗。 2.本药鼻喷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包括花粉症)及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3.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湿疹等(国外资料)。
  • 用法用量:辅舒酮吸入气雾剂只能经口腔吸入。对吸气和吸药同步进行有困难的病人可以借助储雾罐。病人应注重辅舒酮吸入气雾剂用于预防性的治疗,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使用。用药后4至7天内显效。成人及16岁以上儿童:每次100至1000微克,每日2次。通常为每次两揿,每日两次。应依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病人合适的初始剂量。处方医生应了解丙酸氟替卡松控制疾病所需的剂量可低于其它一些吸入型皮质激素。通常初始剂量为:·轻度哮喘:每次100至250微克,每日2次。·中度哮喘:每次250至500微克,每日2次。·重度哮喘:每次500至1000微克,每日2次。4岁以上儿童:每次50至100微克,每日2次。起始剂量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若本品不能达到医生处方的准确儿童剂量,请使用辅舒酮的其它制剂,如准纳器,碟式吸纳器或其它气雾剂。给药剂量超过1000微克(500微克每日2次)时,应借助储雾罐以减少对口腔和咽喉的副作用。特殊病人:对老年病人、肝或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无需调整剂量。应将剂量逐渐减少至可有效控制哮喘的最低剂量。
  • 相关疾病: 哮喘 过敏性鼻炎 花粉症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湿疹
  • 药品规格:

说明:药品库商品均来自具备合法资质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商品名称 辅舒酮

通用名称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品牌

生产企业 (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

分类 西药

主要成份 丙酸氟替卡松本品使用HFA134a作为抛射剂。

性状&剂型 本品为定量压力给药气雾剂,内装有白色至类白色混悬液。

适应症 1.用于哮喘的预防性治疗。 2.本药鼻喷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包括花粉症)及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3.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皮肤病,如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湿疹等(国外资料)。

规格 50μg*120揿

用法用量 辅舒酮吸入气雾剂只能经口腔吸入。对吸气和吸药同步进行有困难的病人可以借助储雾罐。病人应注重辅舒酮吸入气雾剂用于预防性的治疗,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使用。用药后4至7天内显效。成人及16岁以上儿童:每次100至1000微克,每日2次。通常为每次两揿,每日两次。应依病情的严重程度给予病人合适的初始剂量。处方医生应了解丙酸氟替卡松控制疾病所需的剂量可低于其它一些吸入型皮质激素。通常初始剂量为:·轻度哮喘:每次100至250微克,每日2次。·中度哮喘:每次250至500微克,每日2次。·重度哮喘:每次500至1000微克,每日2次。4岁以上儿童:每次50至100微克,每日2次。起始剂量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若本品不能达到医生处方的准确儿童剂量,请使用辅舒酮的其它制剂,如准纳器,碟式吸纳器或其它气雾剂。给药剂量超过1000微克(500微克每日2次)时,应借助储雾罐以减少对口腔和咽喉的副作用。特殊病人:对老年病人、肝或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无需调整剂量。应将剂量逐渐减少至可有效控制哮喘的最低剂量。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根据不同的发生系统、器官和发生率分别列出。发生率定义为: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且<1/10),不常见(≥1/1000且<1/100),罕见(≥1/10000且<1/1000),非常罕见(<1/10000)包括个案报道。非常常见、常见、不常见者通常由临床试验数据得到。罕见和非常罕见不良事件通常为自发性资料。感染和侵袭性疾病非常常见:口腔以及咽喉的念珠菌病。有些病人会产生口腔以及咽喉的念珠菌病(鹅口疮)。用药后,以清水漱口可能对病人有所帮助。有症状的念珠菌病可局部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可以继续使用辅舒酮吸入气雾剂。免疫系统失调曾有以下过敏反应的报道:不常见:皮肤过敏反应非常罕见:血管(神经)性水肿(主要为面部和口咽部水肿),呼吸综合征(呼吸困难和/或支气管痉挛)和过敏样反应内分泌失调可能的系统反应包括(参见【注意事项】):代谢及营养失调非常罕见:高血糖症精神失调非常罕见:焦虑,睡眠紊乱,行为改变包括活动亢进、易激惹(主要见于儿童)呼吸系统,胸部及纵隔常见:声嘶有些病人吸入丙酸氟替卡松,会引起声嘶。用药后即用清水漱口会有益处。非常罕见:异常支气管痉挛与其它吸入治疗一样,用药后可能会发生异常支气管痉挛并立即伴随喘鸣增加。应立即用速效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并立即停止使用辅舒酮吸入气雾剂,评估病人,如果必要,制订其它替代治疗方案。极罕见消化不良和关节痛的报道,这些报道与丙酸氟替卡松的因果关系尚未建立。皮肤和皮下组织失调常见:挫伤

禁忌 禁用于对制剂中任何成分有过敏反应的病人。

注意事项 哮喘的控制应按照阶梯治疗原则进行,病人的情况应通过临床和肺功能试验进行监测。如需增加速效吸入型β2-激动剂以减轻症状,则表明对哮喘控制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应重新评估病人的治疗方案,并应考虑增加抗炎治疗(例如,吸入更高剂量的或口服一个疗程的皮质激素)。严重恶化的哮喘必须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在对哮喘控制中,哮喘的突发性和进行性恶化是致命的,应考虑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若病人病情危险,则应考虑监测每日晨起峰流速。无效或哮喘严重恶化时应增加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的剂量。如需要,应给予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抗生素治疗(如有感染)。辅舒酮吸入气雾剂主要用于哮喘长期的常规治疗而不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症状,病人此时应该选用快速短效的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建议病人备有上述急救药。不可突然中断辅舒酮吸入气雾剂的治疗。非常罕见血糖水平增高(参见【不良反应】)的报道。对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应考虑其可能性。与其它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一样,应特别慎用于那些活动期或静止期肺结核的病人。应经常检查患者使用气雾剂装置的技术,确认给药与吸药同时进行以保证药物可最大程度到达肺部。可能的系统作用,包括肾上腺功能,骨密度及生长:建议定期监测长期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儿童的身高。如果发现生长减慢,应考虑是否可以减少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至有效控制哮喘的最低剂量,并应考虑请儿童呼吸病专家来进行评估。长期大剂量接受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特别是高于推荐剂量,会引起有临床意义的肾上腺抑制。另外,在紧急情况下或择期手术当中’应考虑附力口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用药:应监测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包括丙酸氟替卡松)中的儿童的生长发育。应权衡长期用药导致的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与所获得的临床益处。为将吸入皮质类固醇(包括丙酸氟替卡松)的全身作用减至最小,病人均应将所用剂量逐渐调整至有效控制症状的最低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儿童以推荐剂量吸入丙酸氟替卡松,肾上腺功能和储备通常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尽管如此,既往或间歇口服类固醇可能产生的全身作用不会减少。但是,吸入丙酸氟替卡松的益处在于可将口服类固醇的需要量减至最小。内外科急症:对于原来接受过其它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间歇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内外科急症病人,在改为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时,肾上腺储备损害的危险在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类病人在选择方案前应接受特别的检查以确认肾上腺损害的程度。在急症和可能会引起应激的择期治疗期间,应考虑肾上腺损害的可能性,并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曾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对于口服激素依赖的病人,当改用辅舒酮吸入气雾剂及其后续治疗时,应给予特别关照,因为长期全身激素治疗导致的肾上腺功能损害的恢复可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全身激素治疗的病人,肾上腺功能可能会发生抑制,对于此类病人,应定期监测其肾上腺皮质功能并谨慎地减少全身激素的剂量。约一周后,可以开始逐渐撤除全身激素的作用。减幅应适当根据全身激素的维持剂量水平,以不低于一周的间隔进行。使用强的松龙(或等效的药物)每天维持剂量为10毫克或以下的病人,其减少的剂量不应多于每天1毫克,亦不可少于一周的间隔。使用强的松龙维持剂量为每日10毫克以上的病人,可以谨慎地以一周的间隔,较大的幅度递减剂量。在撤除全身激素的过程中,一些病人尽管可以维持其呼吸功能甚至其肺功能得到了改善,但仍会感觉不好。应鼓励他们坚持使用吸入型丙酸氟替卡松,并继续撤除全身糖皮质激素的治疗,除非出现肾上腺功能不全的客观体征。已撤除服用激素的病人,若肾上腺皮质功能损害仍然未康复,应随身携带激素警告卡表明病人处于应激状态,例如哮喘恶化、肺部感染、主要的并发疾病、手术或外伤等情况下,需补充全身用激素。由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改为吸入治疗有时会暴露出过敏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或曾用全身给药控制的湿疹。应用抗组胺药和/或局部制剂,包括局部皮质激素对症治疗。罕见事例表明,吸入治疗可引起潜在的嗜酸性疾病(例如Churg-Strauss综合征)的发病。这多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减少或撤除有关。尚未建立直接的因果关系。丙酸氟替卡松对驾驶和操作机械无影响。运动员慎用。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细节图

看了又看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是参考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
药品库仅提供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不提供任何药品交易服务,价格信息均来自具备合法资质的网上药店。药品库所展示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药品、产品信息与您实际购买的信息不同,请以实际购买信息为准。请仔细阅读药品、产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医务人员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